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47章

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了。

当时全国大学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来,张先生也因而来到了北大。

我们当年是清华校友,而今又是北大同事了。

仍然由于行当不同,平常没有多少来往。

1957年反右,张先生受到了牵连,这使我对他更增加了一种特殊的敬意……

张先生是哲学家,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有深湛的造诣,这是学术界的公论。

愧我禀性愚鲁,不善于作邃密深奥的哲学思维。

因此对先生的学术成就不敢赞一词。

独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

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绝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

这样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加上真正淡泊名利,唯学是务,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了。

《论语》中说:&ldo;仁者寿。

&rdo;岱年先生是仁者,也是寿者。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不管是读学术史,还是读文学史,我首先注意的是中外学者和文学家生年卒月。

我吃惊地发现,古代中外著名学者或文学家中,寿登耄耋者极为稀少。

像泰戈尔的80,歌德的83,托尔斯泰的82,直如凤毛麟角。

许多名震古今的大学问家和大文学家,多半是活到五六十岁。

现在,我们已经&ldo;换了人间&rdo;,许多学者活得年龄都很大,像冯友兰先生、梁漱溟先生等等都活过了90。

冯先生有两句话:&ldo;岂止于米,相期以茶。

&rdo;&ldo;米&rdo;是88岁,&ldo;茶&rdo;是108岁。

现在张先生已经过米寿两年,距茶寿18年。

从他眼前的健康情况来看,冯先生没有完成的遗愿,张先生一定能完成的。

张先生如果能达到茶寿,是我们大家的幸福。

&ldo;碧章夜奏通明殿,乞赐张老十八春。

&rdo;

1999年1月10日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ldo;我的朋友&rdo;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

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50年前的事了。

相邻小说
另一种回忆录  一许秦心共余生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  [快穿]炮灰任务  咸鱼穿书后秒变作精  侯门美人骨  他比钱更撩  学问人生  药不能停[星际]  偏执沉溺  拒不为师  装乖  年下的恋人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重生之不一样的人生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留德十年  虚拟帝国之父  周家兄弟  衣锦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