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40章

我认识乔木是在清华大学。

当时我不到二十岁,他小我一年,年纪更轻。

我念外语系而他读历史系。

我们究竟是怎样认识的,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了。

总之我们认识了。

当时他正在从事反国民党的地下活动(后来他告诉我,他当时还不是党员)。

他创办了一个工友子弟夜校,约我去上课。

我确实也去上了课,就在那一座门外嵌着&ldo;清华学堂&rdo;的高大的楼房内。

有一天夜里,他摸黑坐在我的床头上,劝我参加革命活动。

我虽然痛恶国民党,但是我觉悟低,又怕担风险。

所以,尽管他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我这一块顽石愣是不点头。

我仿佛看到他的眼睛在黑暗中闪光。

最后,听他叹了一口气,离开了我的房间。

早晨,在盥洗室中我们的脸盆里,往往能发现革命的传单,是手抄油印的。

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是从哪里来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向学校领导去报告。

从此相安无事,一直到一两年后,乔木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迫害,逃往南方。

此后,我在清华毕业后教了一年书,同另一个乔木(乔冠华,后来号&ldo;南乔木&rdo;,胡乔木号&ldo;北乔木&rdo;)一起到了德国,一住就是10年。

此时,乔木早已到了延安,开始他那众所周知的生涯。

我们完全走了两条路,恍如云天相隔,&ldo;世事两茫茫&rdo;了。

等到我于1946年回国的时候,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

到了1949年,解放军终于开进了北京城。

就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忽然接到一封从中南海寄出来的信。

信开头就是:&ldo;你还记得当年在清华时的一个叫胡鼎新的同志吗?那就是我,今天的胡乔木。

&rdo;我当然记得的,一缕怀旧之情蓦地萦上了我的心头。

他在信中告诉我说,现在形势顿变,国家需要大量的研究东方问题、通东方语文的人才。

他问我是否同意把南京东方语专、中央大学边政系一部分和边疆学院合并到北大来。

我同意了。

于是有一段时间,东语系是全北大最大的系。

原来只有几个人的系,现在顿时熙熙攘攘,车马盈门,热闹非凡。

记得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乔木到我住的翠花胡同来看我,一进门就说:&ldo;东语系马坚教授写的几篇文章……毛先生很喜欢,请转告马教授。

&rdo;他大概知道,我们不习惯于说&ldo;毛主席&rdo;,所以用了&ldo;毛先生&rdo;这一个词儿。

我当时就觉得很新鲜,所以至今不忘。

到了1951年,我国政府派出了建国后第一个大型的出国代表团:赴印缅文化代表团。

乔木问我愿不愿参加,我当然非常愿意。

我研究印度古代文化,却没有到过印度,这无疑是一件憾事。

现在天上掉下来一个良机,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了。

于是我畅游了印度和缅甸,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这当然要感谢乔木。

相邻小说
衣锦华棠  一许秦心共余生  留德十年  他比钱更撩  药不能停[星际]  咸鱼穿书后秒变作精  学问人生  周家兄弟  侯门美人骨  另一种回忆录  拒不为师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  [快穿]炮灰任务  装乖  虚拟帝国之父  重生之不一样的人生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偏执沉溺  年下的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