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30章

怎样来解释这些现象呢?西方的科学技术已经无能为力,也就是说,西方以分析思维模式为主导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已经无能为力了。

换一个方式试试看怎样呢?在这里,alternative只有东方文化,只有以综合思维模式为主导的东方探讨问题的方式。

实迫处此,不得不尔。

一个人的个人爱好在这里是无能为力的。

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表现在众多的地方。

原来我以为只有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是这样的。

后来我读了一些书和文章,才知道区别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科学,连自然科学也不例外。

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两篇文章。

一篇是吴文俊教授的《关于研究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副标题是《东方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研究》序言,1第二篇是关士续先生的《科学历史的辩证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副标题是《由吴文俊教授一篇序言引起的思考和讨论》。

2两位作者都根本不是讨论东西方文化的问题,然而对探讨这两种文化之差别是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

我郑重推荐给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行们读一读。

话扯得有点太远了,是收回来的时候了。

话虽然多,但我深信并不是废话。

看了这些话以后,读者自然就能明白,我理解的东西文化融合与慎之理解的大相径庭。

我理解的不是对等的融合,而是两个文化发展阶段前后衔接的融合,而是必以一方为主的融合,就是&ldo;东风压倒西风&rdo;吧。

试问一个以综合思维为基础的文化怎样能同一个以分析思维为基础的文化对等地融合呢?那样产生出来的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

这里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否则的活,我上面的那一些论证都成了肥皂泡,一吹就破。

这就是:中国文化,或者泛而言之的东方文化,也已有了若干千年的历史,难道这个文化就不受我在上面提出来的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制约吗?难道在这里必须给东方文化以&ldo;特权&rdo;吗?否,否,东方文化也必须受那五个阶段的制约。

在规律面前,方方平等。

我拿中国文化作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汤因比在他的书中曾把中国文化分为几个文明。

其说能否成立,姑置不论。

但是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几次&ldo;输液&rdo;或者甚至&ldo;换血&rdo;的过程。

印度佛教思想传入中国,是第一次&ldo;输液&rdo;。

明清之际西方思想传入,是第二次&ldo;输液&rdo;。

五四运动可以算是第三次&ldo;输液&rdo;。

有这样几次&ldo;输液&rdo;的过程,中国文化才得以葆其青春。

这样的&ldo;输液&rdo;西方文化是不明显的。

工业革命以后的繁荣阶段,更是根本没有。

这是东西方文化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能同意慎之的意见。

(三)&ldo;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do;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上面(二)实际上已经解决。

但是,慎之在《后记》里十分强调说:&ldo;季先生所提出的&lso;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so;论,是我最不能同意的。

&rdo;因此,我觉得还有必要再唠叨上几句。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慎之的&ldo;论&rdo;),毋宁说它是一个历史事实。

既然在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文化或者文明,生生灭灭,变动不已,从广义上来看,这就是&ldo;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do;。

把范围缩小一点,缩为东西两大文化体系,情况稍有不同。

在这里,历史上曾有过&ldo;三十年河东&rdo;,现在正是&ldo;三十年河西&rdo;,是否能再一个&ldo;三十年河东&rdo;,这就有点理论味道了,因为历史还没有证明其&ldo;是&rdo;与&ldo;否&rdo;。

相邻小说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  一许秦心共余生  另一种回忆录  周家兄弟  学问人生  留德十年  [快穿]炮灰任务  他比钱更撩  药不能停[星际]  虚拟帝国之父  年下的恋人  侯门美人骨  偏执沉溺  衣锦华棠  重生之不一样的人生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拒不为师  咸鱼穿书后秒变作精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装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