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9章

在外国知识分子中,只有印度的同中国的有可比性。

印度共有四大种姓,为首的是婆罗门。

在印度古代,文化知识就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个最高种姓实际上也是他们自封的。

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受到普遍的尊敬。

然而却有一件天大的怪事,实在出人意料。

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印度古典戏剧中,少数婆罗门却受到极端的嘲弄和污蔑,被安排成剧中的丑角。

在印度古典剧中,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梵文只允许国王、帝师(当然都是婆罗门)和其他高级男士们说,妇女等低级人物只能说俗语。

可是,每个剧中都必不可缺少的丑角也竟是婆罗门,他们插科打诨,出尽洋相,他们只准说俗语,不许说梵文。

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嘲笑婆罗门的地方。

这有点像中国古代嘲笑&ldo;腐儒&rdo;的做法。

《儒林外史》中就不缺少嘲笑&ldo;腐儒&rdo;‐‐也就是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地方。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是这种人物。

为什么中印同出现这个现象呢?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我在上面写了我对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看法。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写历史,连鉴往知今一类的想法我都没有。

倘若有人要问:&ldo;现在怎样呢?&rdo;因为现在还没有变成历史,不在我写作范围之内,所以我不答复,如果有人愿意去推论,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干。

最后我还想再郑重强调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

尽管眼下似乎有一点背离这个传统的倾向,例证就是苦心孤诣千方百计地想出国,有的甚至归化为&ldo;老外&rdo;,永留不归。

我自己对这个向题的看法是:这只能是暂时的现象,久则必变。

就连留在外国的人,甚至归化了的人,他们依然是&ldo;身在曹营心在汉&rdo;,依然要寻根,依然爱自己的祖国。

何况出去又回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呢?我们对这种人千万不要&ldo;另眼相看&rdo;,当然也大可不必&ldo;刮目相看&rdo;。

只要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了,情况会大大地改变的。

至于没有出国也不想出国的知识分子占绝对的多数。

如果说他们对眼前的一切都很满意,那不是真话。

但是爱国主义在他们心灵深处已经生了根,什么力量也拔不掉的。

甚至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他们会依然热爱我们这伟大的祖国。

这一点我完全可以保证。

只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足够了。

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巴老为什么以老迈龙钟之身,呕心沥血来写《随想录》呢?对广大的中国老、中、青知识分子来说,我想借用一句曾一度流行的,我似非懂又似懂得的话:爱国没商量。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

相邻小说
虚拟帝国之父  年下的恋人  拒不为师  咸鱼穿书后秒变作精  学问人生  装乖  衣锦华棠  留德十年  一许秦心共余生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侯门美人骨  他比钱更撩  药不能停[星际]  周家兄弟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  [快穿]炮灰任务  偏执沉溺  另一种回忆录  重生之不一样的人生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