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34页

一个月前,他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

晚上的酒会上,争论开始了。

会议的特邀贵宾是凌博士。

留学归国的博士很多,但全国人只称呼凌博士“博士”

,把凌博士的博士头衔叫得像爵位。

凌博士和焉识谈起他们在华盛顿的相见,谈起纽黑文的苹果林和枫叶,还谈到新英格兰的那些小城镇,一年一度的莎士比亚戏剧节,似乎家家都出产演出莎士比亚剧目的角儿。

凌博士说焉识发表在《东方杂志》和《中国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他都读了,很喜欢。

凌博士又说,在国事动乱的时候,还能有个潜心做研究的陆焉识,不易不易。

焉识很想告诉他,自己也跟着学生们乱过,“一二·九”

参加了罢课罢教,但他不愿凌博士失望,愿意给凌博士一个快乐轻松的夜晚,便把真话和白兰地一块咽下去。

凌博士说自己的研究院平庸得很,要是也有几个陆焉识就不一样了。

紧接着他用英文问了焉识一句,何不就调去他的研究院呢?焉识嘻哈着用英文反问:为什么不呢?

此刻他们周围的争执正在飞快升温,对立面也鲜明了,英文法文俄文都用上来。

曾经向焉识借论文的大卫·韦争得领带和眼镜都歪了。

争执的焦点渐渐落在凌博士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上,题目是《学潮的爱国与科学的救国》。

文章是好文章,苦口婆心不乏谐趣,每几行出现一个典故,出现得又那么自然。

焉识站在旁边,两手插在裤子口袋里。

看人家打台球他也是这副姿态。

这么多年,大卫·韦那一派人一有时机就跟凌博士搞文墨大战。

凌博士静静地微笑,听大卫说完,把酒杯放下,轻声请旁边一个侍应生去门外叫车,他还有一个晚会要奔赴,只能少陪了。

他态度是谦让的,但他的姿态暗示大卫是头牛,他的琴不对牛弹。

大卫借酒佯狂,缠着凌博士不放,要他至少回答他刚才的提问。

凌博士微笑着指了指焉识说,问问陆教授,他同意我的观点。

凌博士再转向陆焉识说,拜托你替我回答他,我来不及了。

然后一面跟近处的人握手,一面跟远处的挥手,王者似的向场外走去。

1989年,我第一次读祖父的回忆录时,这里是我替他懊恼顿足的地方。

陆焉识的错就出在这里,凌博士公开把他误划到自己的阵线里,他绝不应该对凌博士微笑默认。

我想象陆焉识在福州路一家家书店阅读着自己对凌博士的反驳,整个人都是那种对自己文采的陶醉。

这个反驳很快就要被看成是背后插刀了。

他在十四家书店买了十四本杂志。

这是我祖父的另一个毛病,进任何商店从不让店主失望。

他对凌博士的反驳是温和的,用的是陆焉识风格的诙谐。

他首先对凌博士的文章表示了审美上的赞同,又赞美凌博士用典如田间拾穗,海滩拾贝,轻松自然。

只可惜凌博士是非观念稍微差了一点,在美、苏、英都在跟日本人辩是非的时刻,他也主张暂放下东北沦丧、华北吃紧的民族是非。

凌博士认为侵略战争是放火,被侵略一方应该救火,而不应该用抵抗战争去火上浇油。

焉识用同样的比喻给凌博士一点常识教育:救火的方式也可用于放火,他从那边烧过来,你主动从这边烧过去,火挡火,倒可能烧出一片安全。

陆焉识把自己的文章通篇读下来,觉得自己虽然是驳斥凌博士,但并没有文字圈子里盛行的谩骂攻击意味,并留了商榷余地。

相邻小说
寄居者  金陵十三钗  芳华(出书版)  情人无泪(都会爱情系列)  魔法蛋糕店(Channel A Ⅲ)  卖海豚的女孩(都会爱情系列)  我将死时他后悔了  亲密心事  河边的错误(出版书)  红颜露水(都会爱情系列)  风从指间掠过  面包树上的女人(面包树系列)  花儿与少年  面包树出走了(面包树系列)  活着  荷包里的单人床(都会爱情系列)  那年的梦想(Channel A I)  非洲札记  扶桑  三个Acup的女人(都会爱情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