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18章

还有清风朗月,那几乎是魏晋风度的形象代言人。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松。

松,原本是道德的象征。

所谓&ldo;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rdo;,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象征意义魏晋也有,一位名叫和峤的大臣就被点评为&ldo;森森如千丈松&rdo;,意思是国家的栋梁。

因此他的去世,也被称为&ldo;峨峨若千丈松崩&rdo;。

比和峤更早得到这种好评的是李膺。

李膺是东汉名士的领袖,位居名士排行榜&ldo;八俊&rdo;的榜首(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

他得到的评价,是有如劲松之下强劲的清风(谡谡如劲松下风)。

这是风骨的象征。

嵇康也获得了类似评价。

山涛就说嵇康平时有如&ldo;孤松之独立&rdo;,醉倒有如&ldo;玉山之将崩&rdo;,其他人则认为嵇康&ldo;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rdo;。

也就是说,李膺的风清冽强劲(谡谡),嵇康却是慢慢吹上去的。

这样的松下风,显然更有一种飘逸潇洒甚至自由散漫的神韵。

实际上,这也是东汉与魏晋的区别,即东汉更重道德而魏晋更重审美。

而且,审美的前提是&ldo;丘壑独存&rdo;。

难怪一个人优秀漂亮,就叫&ldo;长松下当有清风&rdo;;也难怪人们对山涛的观感有如&ldo;登山临下&rdo;,但觉&ldo;幽然深远&rdo;。

这可真是活得漂亮。

没错,漂亮得就像大自然。

魏晋名士对自然界的热爱,确实超过了前人。

简文帝那一句&ldo;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rdo;,道尽了他们的心曲。

他们不但以清风明月、春柳劲松来品评人物,更亲自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从中体验到难以言表的愉悦。

比如顾恺之和王献之。

顾恺之是画家,王献之是书法家,但他们最喜欢的都是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一带的山山水水。

顾恺之的描述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糙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献之的说法则是: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两位都是艺术家,感受当然敏锐,不过这种感受能力却未必没有普遍性。

有一位僧人从建康回会稽路过吴中遇到下雪,事后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便同样富有诗意:郊邑还在纷纷扬扬,山林却是一片洁白。

对于这样的文字,任何解释都会显得多余。

要说的仅仅是: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诗经》和《楚辞》对风景的描写。

在那里,自然和自然现象只不过是人物或故事的背景。

在这里,却是独立和纯粹的审美对象。

相邻小说
[清穿]后宫吃闲饭  甜系反派她只想学习[穿书]  谋国  家师是条鱼  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  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  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  当小厨师穿到未来星球  (综漫同人)阴阳师少女  墨道不销魂  紫恋(就这样,恋了)  柳一池事件簿  咬月亮  成年首领拯救世界  队友除我都是gay  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  穿越之军师天下  人鱼种田记  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  [综漫]当美强惨绑定弹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