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67章

倘吾们研究元剧及其以后的戏曲,吾们将发现其结构常如西洋歌剧一般,总不脱浅薄脆弱之特性,对话不被重视而歌曲成为剧的中心。

实际表演时又常选其中最盛行最精彩的几段歌剧,而不演全部戏剧,恰如西洋音乐会中的歌剧选唱。

观众对于所观的戏剧,其情节大率都先已很熟悉于胸中,而剧中的角色,则由其传统规定的脸谱和服装而辨识,不在乎对话之内容而表明。

初期的元剧见之于现存的大名剧家作品者,全剧都包括四折,很少有例外者。

每折中的歌曲是依照著名的大套乐曲,采取其中一调,然后依其声调拍子谱成歌辞,对话不居重要位置,许多古本戏曲中,对话且多被节删,这是大概因为对话部分,大多系台上表演时临时说出的。

在所谓北曲中,每一折中的曲词,乃自始至终由一个人单独歌唱,虽有许多角色在剧中表演和讲对话,但不担任歌唱的任务——大概因为歌唱人才的缺乏。

南曲中则演剧技术上的限制不若北曲之严,故具有较大之自由伸缩性。

南曲系由北曲繁衍而来,全剧不限四出,故为较长之剧本,这种南曲盛于明代,称为传奇(一出剧情之长度,约等于英国戏剧的一幕)。

北曲每折一调一韵到底,传奇则一出不限一调,且可换韵,故其腔调抑扬有致,不同于北曲(一折即一出)。

---------------

九戏剧(2)

---------------

北曲可以《西厢记》、《汉宫秋》(描写昭君出塞和番故事)为代表作,南曲可以《拜月亭》、《琵琶记》为代表作。

《西厢记》全剧十出,然依其进行顺序的性质而区分之,可分为五本,每本仍为四出。

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二者有一重要不同之点。

在欧美,歌剧为上流人士的专利品,此辈上流人士之上歌剧院,大多为社交上之吸引力,非真有欣赏音乐之诚心;至于中国歌剧则为贫苦阶级的知识食粮,戏曲之深入人心,比之其他任何文学与艺术为深刻。

试想一个民族,他的群众而熟习唐豪叟(tanhhaer)、曲利刺汤与依莎尔德(tristahandilde)和萍奈福(pafore)的歌曲,还能优游风趣地讴歌哼唱于市井街头,或当其失意之际,也来唱它几句,泄泄晦气,那你就获得中国戏曲与中国人民所具何等关系之印象。

中国有种嗜好戏剧成癖的看客,叫做戏迷,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人物,其性质非欧美所知。

你往往可以看见下流社会的戏迷,头发蓬松,衣衫褴褛,却大唱其《空城计》。

在古老的北京城市街中,且常有摆手作势,大演其诸葛亮之工架者。

异国人之观光中国戏院者,常吃不消锣鼓的嘈杂嚣噪声浪,每当武戏上场,简直要使他大吃一惊。

与锣鼓声同样刺激神经的为男伶强做高音的尖锐声,而中国人显然非此不乐。

大体上这情形应归因于中国人的神经本质,无异于美国人的欣赏萨克斯风(saxophone)及爵士音乐,这些可使任何一位中国大爷搅得头痛。

真是无独有偶!一切的一切不过是顺应环境的问题。

相邻小说
在那遥远的小黑屋  穿成山神后,我捡到了一条龙  反派会洗脑[快穿]  我可不想破坏你们师徒恋  寻找前世之旅之樱翳逝  莫非主播暗恋我  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反派邪魅一笑  沉舟之爱  神医毒妃权倾天下  小老板  六零小仙妻  老师我叫金菲菲  司寝美人  先拿自己开涮  长姐不为母[快穿]  烛中火与虫  我养的崽登基了  烛光·秋夜·紫罗兰  李碧华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