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31章

1894年9月19日清早,李鸿章收到了平壤战败后叶志超发来的第一封战报。

电文中,叶志超汇报了9月13日至15日平壤及附近历次战斗的情况,言及15日的平壤之败,叶志超报告当时撤退平壤的考虑主要有二点,一是&ldo;子尽粮完&rdo;,即弹药粮草用尽;另外一点是&ldo;四山大炮齐向城营施放,兵勇无地立足&rdo;,即平壤四周高地被日军占领,而且日军炮火凶猛。

这两点原因,与栾述善追忆的9月15日黄昏会议中,叶志超提出的撤退理由基本一致,侧面证明了栾述善的文章的真实性。

栾述善还曾回忆,平壤城黄昏会议上,叶志超提出撤退的主意后,&ldo;各统领深以为然&rdo;,即与会将领对叶志超的判断均表示同意。

这一点,在9月22日也被一份文件证实,当天曾参加过平壤黄昏会议的盛军统领卫汝贵致电淮军管家盛宣怀,提到左宝贵阵亡后,&ldo;守城乏人&rdo;,加之&ldo;子药又尽,叶军门不得已与诸将筹商退守之策&rdo;。

[3]

几位主要当事人的报告、回忆中所提到的左宝贵阵亡,牡丹台、玄武门失守,形势不利,无疑是不争的事实,而&ldo;子尽粮完&rdo;作为十分关键的原因,无疑对评价叶志超撤守平壤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当时人并未就此深论,现代一些研究者又过于草率武断地称这是&ldo;谎报军情&rdo;,[4]使得&ldo;子尽粮完&rdo;一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895年的8月至9月,大批清军战俘在战争结束后被日本政府陆续交还给中国,有一名对解开平壤之战中的弹药问题极为关键的人物,也在归来的人群里。

一年前在平壤城负责管理盛军军械、弹药的盛军军械委员邱凤池,在9月15日平壤城外那个恐怖的雨夜,右侧小腿被日军子弹击中,挣扎着企图继续追随大队奔逃时,又被赶来的日军用刺刀刺伤左腿,旋即成为日军的俘虏。

释放归国后,邱凤池抱着极大的责任心,通过查找核对账目,对自己在平壤期间经手办理的军械收发事务,做出了极为详细的述职报告。

子尽(2)

邱凤池于1894年7月21日,在天津新城随盛军大队登船出发开赴朝鲜,负责掌管盛军的军火。

报告称,驻守平壤的盛军,所有的军械、弹药物资共曾收到两批,包括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弹1200发、2磅小行营炮炮弹12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50000发、各类步枪子弹50万发。

到9月15日平壤激战为止,这些弹药经过发放,库存各类步枪子弹仅剩余10万余发、克虏伯75毫米炮弹剩余350发、2磅炮弹剩余3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没有存余。

而盛军自9月12日在平壤与日军前哨接触以来,至15日中午,所消耗的军火就高达子弹75万发(盛军从国内出发时,每名士兵配发了150发子弹,以平壤盛军总数为5000人计算,也就是到15日中午,盛军已经打完全部的弹药基数75万发。

邱凤池所储存的子弹总数只有50万发,不足以再补充一天所需的供应量)、炮弹2800余发(加特林机关炮属于速射武器,消耗数量不在这个统计中。

平壤盛军装备各类火炮近20门,出发时每门炮随炮配发50发炮弹,加上邱凤池保管的75毫米、2磅炮弹共3400发,2800发的消耗量意味着到9月15日下午除库存的600余发炮弹外,各炮已经没有弹药)。

因为12日至14日发生的都是小规模前哨接火,最主要的消耗发生在15日。

由此可见到中午时分平壤城盛军库存的弹药总数已经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再支撑一天类似15日这样强度的战斗。

[5]

邱凤池的统计数字仅计算到9月15日中午,而且不包括盛军以外的其他各军。

各军的总体消耗情况,可以从日军平壤之战缴获的物资清单上一窥端倪,与盛军并没有什么差异。

全场战斗,日军缴获75毫米克虏伯炮18门,所获炮弹516发,平均每门炮仅剩下不到30发。

2磅一类的小炮缴获13门,炮弹209发。

加特林机关炮缴获4门,炮弹117发(加特林机关炮的射速按每分钟发射20发计,4门火炮的弹药只够发射几分钟)。

[6]

对比这样的弹药情况,叶志超称&ldo;子尽&rdo;并不为过。

粮完(1)

1894年7月末、8月初,盛军、毅军、奉军以及东北练军各部陆续进入朝鲜时,事机紧迫,为加快军队集结、出发的速度,类似军火、粮食、辎重这类大宗物资,并没有能够随军大量携带,主要留待后路陆续筹措后向前转运。

甲午时期的中国军队,并没有像日军那样沿途设立兵站进行运输、供给的近代化后勤制度,抵达平壤的驻军,依赖的是背后一套拖沓、漫长的原始补给系统。

盛军等勇营军队,此刻虽然出现在对外的国防第一线上,然而他们不具有国家编制,并得不到国家后勤的支持,他们所依赖的物资、粮械都需要组建他们的地方省份自行筹措、供给。

因而几支军队虽然驻扎在同一座平壤城,背后的后勤补给却是各自一套账目,互相之间并不接济。

此次出兵涉及境外,身为津海关道、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掌管着轮船、电报等近代化运输、通讯手段的盛宣怀,理所当然地被李鸿章任命,总理后路转运事宜,当起了北洋各支出征军队的总管家,将国内的各股后勤线,协调归并到通往朝鲜这一条干线上来。

从中国北方向朝鲜平壤运兵、运物资,距离最近、效率最高的线路,就是用轮船从天津、旅顺等北方港口,直接横渡黄海,进入大同江卸载。

然而,丰岛海战后这条横渡黄海的路线,被认为过于危险而放弃使用。

北洋各路军队增兵朝鲜时,除了原驻防东北的奉军、东北练军可以直接从陆路运输物资前往朝鲜外,驻防天津、旅顺的盛军、毅军等军队,仍需要走海路,被迫采用的是由轮船从天津、旅顺载渡,航行到鸭绿江大东沟卸载的路线。

后来因为日本海军活动日益频繁,北洋海军舰只有限,无法四处扑击,天津、旅顺至大东沟的海上运输线,被缩短成只运输到营口,以此尽量规避海上风险。

相邻小说
阴摩罗鬼之瑕  男颜之瘾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  剩女不淑  醉玉翻香  嫡后无双:拐个夫君是魔王  落幕玫瑰  绯闻总统①国民男神,结婚吧!  百器徒然袋—风  [恋与·许墨]古风向  我渣了的竹马黑化了  穿到男频后,我把男主后宫解散了  种神战争  三晋枭雄:阎锡山  鬼告状  清风引  左鬼眼  我在异界写文再现华夏文明  [红楼]大丫鬟奋斗日常  怀上Alpha女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