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3章

三《百家讲坛》是不是魔鬼的床

先说&ldo;魔鬼的床&rdo;。

这个说法的&ldo;著作权&rdo;是属于马瑞芳的,其&ldo;论证&rdo;之文就收在本书。

但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只要不算弱智,谁都看得出马老师是在调侃。

她的态度,则是&ldo;抱怨并快乐着&rdo;。

实际上这篇文章要讲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学者怎样上电视。

或者说,一个学者,怎样才能从&ldo;做学问的&rdo;变成&ldo;做电视的&rdo;,从&ldo;学术人&rdo;变成&ldo;电视人&rdo;。

这可是一个并不简单的过程。

马瑞芳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一过程,并把它称之为&ldo;艰苦而有趣的&rdo;。

说艰苦,是因为在她那里,有好几道过不去的坎,绕不过的弯。

说有趣,则因为终于迈过去、绕过来了。

不但如此,她还看见了一片新天地,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岂非&ldo;不亦乐乎&rdo;?

尽管事后说起来眉飞色舞,我相信马老师在上那&ldo;魔鬼的床&rdo;之前,一定是&ldo;满脑门子官司&rdo;;而她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走上讲坛之学者的共同问题。

比方说,不能全面、系统、完整,行吗?不能按部就班、引经据典、追根溯源,行吗?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讲人物按生平,讲历史按年代,行吗?甚至一个技术性问题,也能把人难死。

比方说,按照学术惯例和职业道德,引用他人观点是要把出处注出来的。

要求严格一点,还必须注明版次、页码。

但在《百家讲坛》,至少后面这点做不到,引用过多也成问题。

别以为这是小事。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他所做的这件事有没有学术性,也意味着他还是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

古人有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学问,是每个学者的&ldo;安身立命之本&rdo;。

丢了学问,就和&ldo;失节&rdo;差不太多了,岂能随意?难怪魏学来告诉马瑞芳应该怎么讲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ldo;照你说的这样讲,还有学问吗?&rdo;

这样看,《百家讲坛》还真是&ldo;魔鬼的床&rdo;。

然而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学问、学术、学术性,与格式、规范之类并不打等号。

格式中规中矩,出处、版次、页码、关键词都注得清清楚楚的&ldo;学术泡沫&rdo;和&ldo;学术垃圾&rdo;,我们见得还少吗?反过来,没有这些玩意的作品,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的作品,也未必就没有学术性。

这一点,读读古人的论文就知道,用不着我多说。

问题是,《百家讲坛》与学术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它是&ldo;学术&rdo;的呢?还是&ldo;非学术&rdo;的呢?甚至&ldo;反学术&rdo;的呢?换句话说,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栏目?

我们必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

第一个问题:《百家讲坛》是学术论坛吗?我的回答很直接:不是。

《百家讲坛》不是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论坛。

电视不是干这个的,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也用不着上电视,开会写论文就好。

所以,批评节目中没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算是打错了靶子。

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百家讲坛》既然不是学术论坛,那么,是说评书的吗?我的回答也很直接:不是。

《百家讲坛》如果是评书讲坛,那他们干脆聘请评书演员好了,效果肯定比请学者好得多。

接下来就会有人问第三个问题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百家讲坛》到底是什么?难道非驴非马不成?

恭喜你,这回说对了。

《百家讲坛》的特点,正在于&ldo;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rdo;。

是什么?是二者之间的&ldo;第三者&rdo;,是两极之间的&ldo;第三极&rdo;。

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两极。

相邻小说
世家子  离奇打工人  短命的我靠沙雕续命[娱乐圈]  温柔学姐好迷人  [重生]巨星复仇  我们四个人  妖界大使馆,禁止养龙  穿越明朝当县令  重生之兽人部落  被抱错的豪门少爷重生了  [综]极夜  兄兄兄长  (秦时明月同人)盖聂的手机  读史有学问  挽天河  绿茶是个小姐姐[快穿]  问君能有几多愁  娇妻来袭,总裁大人别太坏  夫人她又双叒叕跑路了(穿书)  穷的只剩八百万[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