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25章

我们说,正是从老舍的童年时代起,母亲就或有意或无意地,把一种带有明显的满族特征的生命模式传给了他。

他一生都保持了这样的人格特点,给他的朋友以及所有接触过他的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假如我们回首一下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前期以至于中期,便会发现,在有成就的作家当中,其多数人都来自于社会的中上层家庭,像老舍这样出身于城市社会底层的作家,并不多见。

老舍除了出身寒门,同时又是出身于少数民族,他,是直接从一位满族母亲那里获取了人生基础教育的,这就更可谓只此一例了。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一下老舍先生的满族出身和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精神性格养成。

下面,再来说说这位满族作家,他的作品是怎样地体现着满族文学的特质,是怎样地在艺术风格中间体现出满族文学的独特风采的。

大家都知道,老舍最擅长写的是旧北京的下层市民生活。

这和他的满族出身直接相关。

随着清朝的覆灭,北京城的下层旗人失去了&ldo;铁杆庄稼&rdo;,又一时难以学到较多的谋生手段,为饥寒逼迫,大批涌入城市贫民的生活行列。

他们当中,拉洋车的、当警察的、卖艺的、干小买卖的,以至于沦落为妓女的,都大有人在。

青少年时代的老舍,与他们在命运上是休戚与共的,他在成了作家以后,一直满怀深情地关注着这群苦同胞的遭遇。

于是,这类含有满族血统的生活原型,便络绎不绝地被作家引进了他那些不朽的作品中,成了我国文学画廊上的艺术典型。

像《我这一辈子》里面当巡警的男主人公和《微神》中间沦落风尘的女主人公,都已有确实的证据,说明他们的生活原型或者直接来自作家的亲人,或者来自作家早年的恋人。

就连大家熟悉的洋车夫祥子,一般来说都认为他来自&ldo;乡间&rdo;,不大可能是出于满族的生活原型,其实只要细读一下作品,结论就不会那么简单。

首先,是祥子的名字,由在作品里一出现,&ldo;他就是&lso;祥子&rso;,仿佛根本就没有个姓&rdo;,而且,&ldo;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rdo;这种情况,在汉族人中间很少见,也不可思议,而从清代中后期直到民国早期,在陆续改用汉字姓的北京旗人中间,却是司空见惯的事。

先前,旗人各自拥有的满语姓氏,就不轻易示人,常常是只有家族内部的人才知道,在满姓改作汉字姓之后,许多人家仍旧保持着这种对外示名不示姓的习惯。

那时,北京的市井风俗,对旗人男性,常以这个人两个字名字的前一个字来作为代称,在对方年轻或者身份较低的时候,习惯于称之为&ldo;&tis;(即两字名的前一个字)子&rdo;,而在对方年长或者身份较高的时候,则习惯于称之为&ldo;&tis;爷&rdo;(比如一个人名叫&ldo;瑞英&rdo;,年少时大家就叫他&ldo;瑞子&rdo;,年长时大家就叫他&ldo;瑞爷&rdo;)。

其次,是祥子的语言,虽说他是个不大好说话的人,但每一开口,却总是一口明显的&ldo;京片子&rdo;味儿,而不是京外或者京郊农民的言谈和腔调,这证实了他在语言文化的归属上,跟故都以内的老住户们,原本就具有某种一致性(老舍写这部作品时,十分注意让不同原籍的人物操不同方言,譬如:天津人杨太太的话语,就是&ldo;怎吗札?&rdo;等等)。

再其次,是祥子好清洁、讲义气、懂礼貌的性格,在潦倒堕落之前,他特别的好干净,不管是在车厂子里还是到宅门儿里,总是眼勤手勤地主动打扫各处,&ldo;而忘了车夫并不兼管打杂&rdo;,这种&ldo;洁癖&rdo;式的穷人,在任何地方的农民中间都不易见到,而在当时的旗族中间却多得很。

祥子起先又具备待人处世古道侠肠的一面,他肯于自己掏钱,给冻饿将死的老车夫祖孙买包子吃,摔坏了曹先生的车,立即想到该赔人家,等等,都体现出一种比人们常见的小农或者小市民们更近于古典的精神特点。

还有,初来城里,他甚至于&ldo;最忌讳随便骂街&rdo;,这也并不是一般农民做得到的,据京城老年人讲,只有传统的旗人,才顶不习惯张口就骂人,他们之间产生了不愉快,有的竟然只能以说一句&ldo;我实在地恨您&rdo;来发泄。

还有,祥子的茕茕孑立的处境,他从开头到结尾,一直&ldo;就没有知己的朋友,所以才有苦无处去诉&rdo;。

在民国初年的故都生活中,哪种人才有可能这般遭世间冷遇呢,恐怕也只有旗人了。

相邻小说
我的石先生  朕看皇后多娇美  汤姆苏成长计划  这世上另一个我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妾妾丝雨  不准摸我的鱼尾巴[重生]  嗜血医妃:邪王盛宠小野妃  公主贵性  这竹马,我不要了  好兄弟间没有纯友谊了吗  倾城弃妃  想吻你后颈  小记者和大总裁  三尺之外[师生GL]  心灵之约  镇妖师在七零  渔夫的秘密  神说要有光,但只给一半  解密中国大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