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75章

这个主张又见于元和三年(八〇八)白居易作府试官时所拟《进士策问》的第三问,意思与文字都与《策林》相同(《长庆集》卷三十,页二一—二三),可见他们深信这个采诗的制度。

白居易在元和四年(八〇九)作《新乐府》五十篇,其第五十篇为《采诗官》,仍是发挥这个主张的,我且引此篇的全文如下:

采诗官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

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这种政治理想并不是迂腐不能实行的。

他们不期望君主个个都是圣人,那是拍拉图的妄想。

他们也不期望一班文人的一字褒贬都能使“乱臣贼子惧”

,那是孔丘、孟轲的迷梦。

他们只希望两种“民意机关”

:一是许多肯说老实话的讽刺诗人,一是采访诗歌的专官。

那时候没有报馆,诗人便是报馆记者与访员,实写人生苦痛与时政利弊的诗便是报纸,便是舆论。

那时没有议会,谏官御史便是议会,采诗官也是议会的一部分。

民间有了什么可歌可泣的事,或朝廷官府有了苛税虐政,一班平民诗人便都赶去采访诗料:林步青便编他的滩簧,刘宝全便编他的大鼓书,徐志摩便唱他的硖石调,小热昏便唱他的小热昏。

几天之内,街头巷口都是这种时事新诗歌了。

于是采诗御史便东采一只小调,西抄一只小热昏,编集起来,进给政府。

不多时,苛税也豁免了,虐政也革除了。

于是感恩戴德的小百姓,饮水思源,发起募捐大会,铜板夹银毫并到,鹰洋与元宝齐来,一会儿,徐志摩的生祠遍于村镇,而小热昏的铜像也矗立街头。

猗欤休哉!

文学家的共和国万岁!

相邻小说
[全职高手]不灭  重生之宠爱万千  爵士乐群英谱  [还珠同人] 雍正来了  贵妾职业病  被迫结婚后我飞升了  世子不容易  我真的不爱你了[娱乐圈]  快乐不快乐  解谜逃生[无限]  你算什么白莲花  伶女封后之路  柒阳  被大仙捡到之后  过路人番外(前传)  乌衣巷  8号娇宠:宝贝,你要乖!  相顾已铭心  独楚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