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11章 文以载道另解

十二世纪匈奴大帝国横扫欧亚大陆以前,匈奴人知道织布、铸铁、造车,却不知道文字如何书写(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比较而言,中国是文字的早熟国家之一,三千多单字在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已经定型,足以让先民们对人情与事情的琢磨日渐其深。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现“书同文”

,使表意的汉文字贯通众多方言区,建构出一个巨大而统一的符号网络,为后来一次次维系国家之完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条件。

是文字促成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还是造纸术促成了中国文字的进一步发达?这一问题不易确解。

但不管如何,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一零五年改进的造纸方法几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文字的广泛运用成为可能,使文字不再为王室和贵族所垄断,也不再成为他们气喘吁吁的艰辛之物——想想看,当时臣子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一奏章,所用竹简竟要用两个人才能抬进宫去!

“蔡侯纸”

代表的群体性发明过程,最晚也始于汉初,有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敦煌甜水井出土的西汉纸为证。

这带来了世界上第一次信息爆炸,也是中国理性认知的一次大规模突飞猛进。

文风大盛,文运大兴,连乡村中也学馆遍地,数以万计的读书人冒出来,形成了强大的“士族”

,取武士和贵族而代之,成为了社会中新的强势阶层。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连锁效应,是官办“太学博士”

的出现,开辟了读书人进入政权的通道,虽然还没有完全取代察举制,但已确定了文官政治的走向,浮现出科举制的雏形。

知识的新领域一个个也在被开拓:医学(张仲景等)、天文学(张衡等)、文字学(许慎等)、自然哲学(王充等)、史学(司马迁、班固等)以及道家各种方术,群星灿烂蔚为大观,完全重写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

连文学也成了一件求真务实的工作,司马相如和扬雄的汉赋,取材广博,“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写山川草木之状,极铺陈白描之能,完全有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浓厚兴趣,如同一部部文学化的百科全典。

汉语思维的成年期已经到来,反过来也以格物致知的旺盛需求,极大提高了汉语的抽象化程度。

隶书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成为今文经学那里流行的“今文”

,是一种方方正正、结构有序、笔画简便的字体,已经大幅度蜕去了甲骨文和篆书的原始象形痕迹。

各种理论也不再是政治经验和道德经验的零散心得,不再呈现出前理论的初始样式,比如孔子的语录体、庄子的寓言体以及《易》的象数体,而走向了一个个逻辑思辨的浩大工程:经学。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家们,发展了一套中国式的逻辑思辨,表现出集儒、墨、道、法等各家之大成的学术大雄心和知识大胸怀,展开大规模的理论生产,著述动辄数十万字乃至百多万字,是继中国的政治统一以后第一次着手的文化整合。

这当然还只是一个开始。

汉代开始的整合可以说一直持续到十个多世纪以后的宋代理学——那时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实现了文字使用量的再一次爆炸,最终完成了中国从“纹治”

到“文治”

的转型,即文化从象符主导到字符主导的转型。

有意思的是,宋代是中国万象缤纷的时期,是象符空前活跃和丰收的时期。

农耕社会的物产丰足和商业繁荣,使陶瓷、丝织、雕刻、建筑等等都有极盛表现,书画、演剧、音乐等等亦迅速扩展为大众性消遣。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这样描绘当时的京都:

坊巷院落纵横万里,莫知纪极。

处处拥门,各有茶房酒店……夜市直至三更才尽,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这种挥霍奢靡的生活景观令人震惊。

当时的“宋词”

代“唐诗”

而兴一项,足以证明文学已经更多脂粉气,流向了梨园和青楼,亦证明了文士与优娼的广泛联系,还有音乐的普及程度。

重要的区别在于:此时之“乐”

已非先秦之“乐”

先秦之乐深藏于宗庙和宫廷,钟、罄、琴、瑟等乐器都大型化和固定化;宋代之乐则已扩散市井,琵琶、三弦等乐器也趋向小型化和便携化(据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相邻小说
万界杂货铺  不得不肏 (1V1)  辩护律师  正值逍遥时  对决  偏执狂  赖皮总裁,我就不回家  王爷王妃喊你来生娃  双面情人(师生 年下 剧情 )  我在西幻当女王(h np)  年少  裴少宠妻要上天  萌宝来袭萧少请签收  他送我玫瑰  八零暖婚:司少宠妻超级甜  荒岛30天  兽人世界也是要吃饭的呀  王妃医遍天下  霍先生请保持高冷  团宠王府小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