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吃菜

偶然看书讲到民间邪教的地方,总常有吃菜事魔等字样。

吃菜大约就是素食,事魔是什么事呢?总是服侍什么魔王之类罢,我们知道希腊诸神到了基督教世界多转变为魔,那么魔有些原来也是有身分的,并不一定怎么邪曲,不过随便地事也本可不必,虽然光是吃菜未始不可以,而且说起来我也还有点赞成。

本来草的茎叶根实只要无毒都可以吃,又因为有维他命某,不但充饥还可养生,这是普通人所熟知的,至于专门地或有宗旨地吃,那便有点儿不同,仿佛是一种主义了。

现在我所想要说的就是这种吃菜主义。

吃菜主义似乎可以分作两类。

第一类是道德的。

这派的人并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

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可以说是这派的祖师。

《南齐书·周颙传》云,“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

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

——当作文章来看实在不很高明,大有帖括的意味,但如算作这派提倡咬菜根的标语却是颇得要领的。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卷五说: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笠翁照例有他的妙语,这里也是如此,说得很是清脆,虽然照文化史上讲来吃肉该在吃菜之先,不过笠翁不及知道,而且他又那里会来斤斤地考究这些事情呢。

吃菜主义之二是宗教的,普通多是根据佛法,即笠翁所谓异端其说者也。

我觉得这两类显有不同之点,其一吃菜只是吃菜,其二吃菜乃是不食肉,笠翁上文说得蛮好,而下面所说念兹在兹的却又混到这边来,不免与佛法发生纠葛了。

小乘律有杀戒而不戒食肉,盖杀生而食已在戒中,唯自死鸟残等肉仍在不禁之列,至大乘律始明定食肉戒,如《梵网经》菩萨戒中所举,其辞曰: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

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贤首疏云,“轻垢者,简前重戒,是以名轻,简异无犯,故亦名垢。

又释,渎污清净行名垢,礼非重过称轻。”

因为这里没有把杀生算在内,所以算是轻戒,但话虽如此,据《目莲问罪报经》所说,犯突吉罗众学戒罪,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此堕等活地狱,人间五十年为天一昼夜,可见还是不得了也。

我读《旧约·利未记》,再看大小乘律,觉得其中所说的话要合理得多,而上边食肉戒的措辞我尤为喜欢,实在明智通达,古今莫及。

相邻小说
龙血战士  重生后我嫁给了残疾大佬  美人囚僧  七零炮灰是个狠人  重生之结婚之前  战狼兵王  苦竹杂记  仙农小地主  太太请自重  仙武至尊  婚婚欲醉:拒嫁冷酷BOSS  皇嫁童养媳  国公女  建国后,男主不准成精  浮途  校园仙帝  书房一角  大唐幻游  傲娇爹地天才宝  鹌鹑蛋的小甜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