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4章

曾国藩心情激奋,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的&ldo;以畏葸为惧,以柔靡为恭&rdo;的官场作风,曲尽当时官场的丑恶形状:&ldo;京官办事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外官办事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

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

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

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

&rdo;

曾国藩建议皇帝举行&ldo;日讲&rdo;,即加强学习,以本身的振作之气,扭转官场的泄沓之风,同时改革官员选拔办法,使进取之员有机会脱颖而出。

这道奏折得到了良好的反应。

皇帝对他大为赞赏:&ldo;礼部侍郎曾国藩奏陈用人三策,朕详加披览,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

&rdo;皇帝对他提出的&ldo;日讲&rdo;建议最感兴趣,命令他详细解释。

于是曾国藩精心准备讲稿,并且画了一张解释讲堂布局的图表。

不过他本不擅画,这张图画得相当难看。

讲稿在九卿中传阅之后,曾国藩成了北京官场议论的焦点。

大家议论的不是他的赤心血诚,而是讥笑他&ldo;画图太陋&rdo;。

就这个水平,还充什么圣人门徒!

这固然是曾国藩准备不充分导致的自取其辱,其实又何尝不是北京官场之上看他风头太盛、锋芒太露而引发的自然反应。

官场之上,对曾国藩这个憨头憨脑坐直升机飞上来的湖南愣头青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

看到他的奏折中把京官描写得如此不堪,官员们气不打一处来。

好嘛,满朝皆醉你独醒,满朝皆浊你独清?就你对大清朝忠心耿耿,我们都是废物?皇帝下了一个求言诏,你就真的独抒己见,把大家一竿子全打倒?

因此,曾国藩的这个&ldo;笑话&rdo;很快腾于众口,风传全城,人们见了他,都&ldo;目笑存之&rdo;,令曾国藩无地自容。

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ldo;平生第二大堑&rdo;。

第三节批评皇帝被京师权贵唾骂

这&ldo;第二大堑&rdo;并没有使曾国藩沮丧消沉,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对这个官僚体系的战斗决心,坚定了他&ldo;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rdo;的意志。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满怀赤诚,尽忠竭智,先后上了《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议汰兵书》、《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多道奏疏。

全面深入地指出了大清天下面临的种种危机,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加以彻底改革。

这些折子是曾国藩输心剖胆殚精竭虑的产物。

他以为,新皇帝既然振作有为,肯定会采纳他的建议。

然而,事实证明,他太过天真了。

咸丰皇帝并没有这个魄力。

咸丰心胸狭窄,气质庸弱,完全谈不上雄才大略。

他对如何驾驭大清政治心无定见,曾国藩上的这些折子,他草草读了一遍,随口夸奖几句,事后却扔进废纸篓,没了下文。

曾国藩大失所望,郁闷不已,给友人写信说:

自客春求言以来,在廷献纳,不下数百余章,其中岂乏嘉谟至计,或下所司核议,辄以&ldo;毋庸议&rdo;三字了之;或通谕直省,则奉行一文之后,已复高阁束置,若风马牛之不相与……而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

每念及兹,可为愤懑。

也就是说,自从皇帝发下求言诏书以来,上书言事的,有一百多人。

其中有许多有见地的奏章,发到有关部门讨论的时候,得到的只是&ldo;没什么价值,不必讨论&rdo;这几个字的答复,或者发到各省执行,但是一通上谕之后,各地没有反应,朝廷也很快忘了这件事。

读书人掏心掏肝的血诚,只变成了办事员纸篓中的废纸。

相邻小说
截胡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我捡破烂就能变强  宫女她每天都在社死的路上  封敛雪印  将军夫人她人美路子野  辉煌三国  凤凰落地不如鸡  三线玩家  藏住满分甜  清城月  皇后有个造梦空间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史上最怂阿飘  反攻[星际]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清]重生之反派女配  甘味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