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第60章

为什么呢?唐朝的社会跟我们熟悉的后世社会不同,因为印刷术不普及,纸张也贵,普通平民人家读书是比较困难的,能阅览大量图书、跻身高级知识分子行列的,大都是世家贵族出身,本身就有家业有财产,就算辞官回家不干了,也不至于贫困冻饿。

官场风气又较开明豪放,顶撞吵架天天有,因言入罪杀你全家可不多见,所以敢说话的人多。

就唐朝史官而论,因为要坚持&ldo;董狐直笔&rdo;原则,而跟皇帝、宰相、宠臣、贵戚们吵架吵到青史留名的,哪一朝都有,随便拨拉出来的如朱子奢、褚遂良、刘洎、宋璟、张廷珪、刘知几、吴兢等。

所以别指望您接的这个&ldo;改史&rdo;任务能在史馆里顺利推行,怎么也得斥退更换几个不听话的下属,背地里挨好些嘲讽抨击,在朝野上下把自己名声弄得很臭,很可能还会被当代文人写进笔记小说里钉在耻辱柱上当反面教材。

这些先不管了。

总之经过一番折腾,您终于把长安皇宫史馆里存有的八十卷前两朝国史改完了。

所有&ldo;隐太子&rdo;字样全抹掉,&ldo;秦王&rdo;也全抹,改成自立国起李世民就被封为&ldo;皇太子&rdo;,相关事件记录也相应涂改完,刚刚长嘘一口气,当天值班的史官丙淡定地提醒您:&ldo;明公是否亦应修改实录?&rdo;

&ldo;实录&rdo;?这又是什么?

实录嘛,就是史官们撰写&ldo;国史&rdo;依据的主要材料呀。

您那是什么表情?难不成您以为史官们写的&ldo;国史&rdo;内容都是自己拍脑袋瞎编出来的?又不是在网络书站更新狗血玄幻种马小说,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字的,人家史官也要依据材料取舍修撰呀。

唐朝制度,&ldo;修国史&rdo;是不定期的,过个几十年时间,朝廷有钱有闲有群众呼声了,才临时给史馆加派人手,根据材料续修这段时期的&ldo;国史&rdo;。

而&ldo;修实录&rdo;是基本固定的,一个皇帝挂掉,一段朝政结束,史馆就自动准备修撰已死皇帝的&ldo;实录&rdo;了;或者当朝皇帝很上心,想在活着的时候就看到史书上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下令史官们编修自己在位这些年的&ldo;实录&rdo;,作为将来&ldo;修国史&rdo;的主要材料。

值班史官丙施施然把您领到放&ldo;实录&rdo;的房间,门一开,一股子陈年书蠹霉烂味直冲出来。

这也难怪,终唐一世,&ldo;国史&rdo;也就修了一百多卷,而&ldo;实录&rdo;呢?

高祖实录,二十卷,贞观十七年七月撰毕奏上入库存;

太宗实录,二部各二十卷,上部贞观十七年七月撰毕奏上入库存;下部永徽五年闰五月撰毕奏上入库存;

高宗实录,四部共一百六十卷……

中宗实录,二十卷……

睿宗实录,二部共十五卷……

武后实录,三部共六十八卷……

玄宗实录,三部共一百六十七卷……

您已经涂改过的&ldo;国史&rdo;,基本上是纪传体的史书,跟后世我们能看到的《旧唐书》《新唐书》比较像。

而您现在抽一本&ldo;实录&rdo;翻开看,会发现它以编年体为主,主要按时间顺序,罗列一个皇帝在位时发生的各种大事,更像是后来的《资治通鉴》那样子。

您说既然&ldo;国史&rdo;都修成了,这些材料为什么还留着?干脆一把火全烧掉算了?得,您这是打算&ldo;焚书&rdo;了?下一步是不是接着就要&ldo;坑儒&rdo;,鼓动全天下的读书人全起来造反?先朝基业,煌煌著录,几代人的心血,说烧掉就烧掉?别做梦了吧,还是老老实实一卷一卷查改&ldo;隐太子&rdo;&ldo;秦王&rdo;得了。

当然了,值班史官丙耐心地提醒您,我大唐风气开放,&ldo;实录&rdo;修成以后不禁人抄阅,这么多年下来,哪个皇亲贵戚重臣世家里没几本国朝实录,您打算把家里有书的都翻查个遍,一一涂改过来?就算您上奏天子,发动了大规模的收书改书运动,那什么,我大唐声威播散四方,那些新罗、日本、渤海、南诏、吐蕃及西域诸国的使臣到长安时,也往往要带走很多实录回国去学习借鉴,难不成要下国际通牒勒令那些国家也把唐实录全改掉……

闭嘴吧,给我改实录去。

又经过不知几年几月几日的挥汗奋战,高祖实录二十卷和太宗实录四十卷改完。

刚刚长嘘一口气,当天值班的史官丁淡定地提醒您:&ldo;明公是否亦应修改起居注?&rdo;

&ldo;起居注&rdo;?这又是什么?

起居注嘛,就是史官们撰写&ldo;实录&rdo;依据的主要材料呀。

您那是什么表情?难不成您以为史官们写的&ldo;实录&rdo;内容都是自己拍脑袋瞎编出来的?&ldo;修实录&rdo;这活动隔十几年几十年才搞一回,谁的大脑能把这十几年间大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全记清楚?人家也要从即时记录的原始材料里找素材呀。

&ldo;起居注&rdo;就是这些原始素材里最重要的一种。

笼统地说,&ldo;起居注&rdo;是逐日记载皇帝言行的一种文字记录,由皇帝的秘书&ldo;起居舍人&rdo;或&ldo;起居郎&rdo;每次朝会的时候拿笔现场记录,除了记皇帝当天说啥、做啥,还广泛记录一切与国家大政有关的人和事。

这玩意儿存在时间很久,由汉朝到清朝代代延续,很好地保证了我国历史的系统性和严肃性。

相邻小说
九十日春光  乱世离歌:克夫新娘(完)  [快穿]论男友的拼凑手法  长安春盈盈  禁止触碰GL  被迫咸鱼后我暴富了  爱你很麻烦  福气包的七零小日子  乘剩追击  丝丝如蜜  我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豪门崛起:重生校园商女  暗枪  床伴之夜  重生暖婚:神医的懒散妻  慢慢呻吟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小两口儿(种田)  愿好春光  我真不是鉴宝师